走进中持

企业文化

中持TeaTime

理想创造价值 经历成就人生

(2012-05-22 16:37)作者:

分享到:

理想创造价值 经历成就人生

 

编者按:4月20日中持TEATIME(成长季),请到了我们中持的董事长许国栋,和公司的年轻人们分享、交流。他是我们企业的创造者,是一位有前瞻思考的企业家,他同时还是江苏环保产业研究院的院长。培养人、成就人是他非常看重的,他通过两次创业的企业为环保行业培养了二、三十位高级管理人才,他也非常关心年轻人的成长,这些可能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高校教师有关系。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今天的他?他的自我奋斗历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迪?他的说法是:理想创造价值,经历成就人生。以下内容整理自许国栋TEATIME交流讲话。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主要挑战

 

今天我主要是作为个体来谈想法,不是以公司管理者的身份来谈。

我确实非常看重年轻人的成长,当然还不光是年轻人。在我看来,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让人成长,不断地成就人,是我本人非常大的乐趣,这个乐趣确实超过了挣钱的乐趣,熟悉我的人能理解我这句话。同时,在很长的企业实践中,我觉得,企业能够让人成长,让人对社会更有贡献,这样的机制和氛围给每个人带来的动力,是最强大、最持久的。所以,我长时间来追求的,就是营造这种动力和氛围。

目前,我和中持管理团队都知道,公司在年轻人成长的氛围和环境营造方面,同理想相比还有距离。我们是新成立3-4年的公司,跑得比较快,中层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得不是太好。我们会努力,但很难很快改变局面。

我们刚起步,并试图将事业做大,成为发展比较长远的企业。企业发展都需要人才战略,即:人从什么地方来,放置到什么地方,怎样帮助这些人,去发挥他们的才干,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好,这是一个系统的人才战略。我以前经营的公司,中后期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做法,姑且不论其优劣,那套做法成就了很多现在三十岁出头的人,这些人都是从毕业生中培养出来的。

年轻的中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才战略,新时期有很多的困难。而且,我知道,年轻人的成长,现在跟以前的90年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更不容易。我不能说能用和大家相同的心态考虑问题,但是确实对这个问题有颇多思考——这是一种职责,为了将我们的事业更好地进行下去的职责。我也希望能有机会跟大家做更多类似的交流。我认为现在年轻人的成长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大城市甚至一般城市里,快速的生活成本增加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使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和事业的把握,及“以我为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出现怀疑。这是时代氛围带来的挑战。20-30年前,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人,而现在则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甚至住不起。这两种状态下,年轻人的自信,及其对生活、事业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能够改变社会,现在很多年轻人则觉得无力、无助。

其次,现实地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政治上不够阳光,制度上不和谐,运转严重脱节,甚至分崩离析。这样的局面下,可能很难让年轻人群体形成阳光明朗、积极向上、为社会贡献的价值观。若能有这样的积极心态,我觉得那是难能可贵的。

再次,经济发展严重不健康,这种不健康使得年轻人很难通过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经济社会中有确定的贡献,并能有自己的未来。你拥有服务和产品,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赢得客户,是非常难以把握的状态。

第四,很多普通出身的年轻人,在竞争中处于“前有强手、后有追兵”的境地,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以前时代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走上社会就发现,60年代出生的一代像高山一样竖立在眼前,他们不一定就很优秀,但是他们已经占据这个位置。同时,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如果你干不好,马上新的年轻人又追上来。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直到90年代,当时的年轻人走上社会,会发现前面是一马平川。

这是我通过持续思考总结的四个方面。我不是说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我也没有答案。这需要我们一起探讨,用我们的机制和力量,让年轻人在我们这个组织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人生价值,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信念和目标。

 

理想和经历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既然是成长季,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个人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理想创造价值。这是一个跟我在一起工作的年轻人高嵩帮我总结的。

我过去的工作经历中非常重要的是有理想(笑)。

过去,理想跟共产主义教育连在一起,当时的年轻人接受的教育是,一定要为人民、为社会做点贡献。具体到工作,我的理想一直是,将看到的力所能及去做好的事变成现实。最初离开高校,创建一个环保公司,原因就是看到80年代末的水处理工程、环保工程都做得很烂,而我的理想是要做好的工程项目,及至后来的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包括目前的研究院和平台打造,都是因为我看到社会欠缺某样东西,或者是有但是没做好,我认为通过自己和周围人的努力可以做好,机缘合适我就向这个方向努力。

理想是持续的拉动力,让我永远能找到可以奋斗并能游说大家一起奋斗的事情,包括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

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的一名投资人说,Always have a goal(永远有目标),是事业成功的原因,而我要说,Always have a dream(永远有理想),是我能够贡献价值的原因。我的指引主要是理想,是偏方向性的,理想是我创造价值的来源。在工作当中,和理想无关的东西,我会觉得索然无味。

第二个体会,经历成就人生。这是全新丽的描述,意思大体差不多,经历、见识对人生非常重要。

每个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与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分不开;之所以能够解决今天遇到的问题,是因为他都能根据过去的经历做出判断,找到答案。他那些或无忧、或哀伤、或幸福、或无奈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个道具,见证了他的命运。这是一笔厚厚的人生财富,能够成就奇迹,即使不能让人一夜暴富或者一举成名,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也会出现一个让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因为从经历上说,他已经是个富有的人了。

从读书时,我就相信一个人要有一些必要的经历,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工作一直有激情和动力的原因。

上大学时,从新乡到北京的火车上,注视窗外的农田:在很冷的季节,也有衣着单薄的农民在干活,农田边上是破败的村庄。我知道那种辛苦,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呈现出的样子,我觉得应该做些事情改变它。

工作后,我曾离开北京,到江苏等地。30多岁,在无锡办工厂,呆过两年;后来在昆山投资污水处理厂,住了半年。从1994年的太仓和路雪到2002年的太仓BOT,从盐城TOT到金源江苏分公司建立,我在江苏学习很多,锻炼很多,收获很多。如果我只有大学的经历和写字楼的经历,很多想法都不可能产生。

没有对国情的了解,没有在江苏等地方的经历,只有写字楼的经历,我怎么可能懂得企业的运营?前两天,我跟邵总一起回忆过去的经历,在无锡,为了做项目,我们去毛纺厂、啤酒厂,深入到先进的乡镇企业,去和企业家们吃饭、喝酒、谈天论地,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企业如何经营?南方经济当中出现了什么事情?什么是三角债及怎么抵债?中央下达政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每天都在这样的经济细胞中工作和生活。如果没有这些对国情的基本了解,没有实践,包括早期的、工地上解决困难的经验,不可能获得这样的知识感受和体验。

还有一个是见识,即你的见闻和知识。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我给大家看的那些照片,其中一幅是在日本的环境创造研究所拍摄的,这使我更深入地思考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通过广泛地接触各类事物,有很多类似的东西给我很大触动。如我国南方先进、发达的东西,日本、瑞典的环境管理和平台机构建设给我带来的思考,都非常有益。

经历和见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来说非常必要。没有人天生就知识丰富。我很不喜欢现在的上班制度:很多人每天对着电脑,没有跟客户缠磨的经历,怎样增加思考?能想出什么概念?为环境做出什么创造?不论是谁都不大可能。本身我们这些人就很难有国际化视野,因为从小被灌输民族主义,又怎能妄谈地球村的视野。为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才可能真正有地球村的概念?他的经历决定的,从小在许多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国家的颠沛流离对他是一种历练和成就。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多数时候是通过在国内的工作、交友、参加活动获得经历,千万不能封闭自己。

人都有羞涩、胆怯、恐惧、没把握的阶段,很多东西不是天生的,是在工作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年轻人成长方面,我特别希望大家想想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

我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弟兄们一起创业、争吵、分手,2004年香山战略会上,我曾为此痛哭。正是这样的经历,培养我们成为不同色彩的人。

 

现场交流  微提问

 

问(@hsc1984):有人认为“时代比人强”,不要设定太多目标,做好自己的事,自然而然目标就达成。您怎么看?

答(许国栋的微博):前两天我开了两天的环境修复论坛,这个会比水的论坛都好得多。这让我感叹:一个上升时代、上升行业,多么培养人!我感觉到,5年来,从第一届修复论坛开始,这个领域的专家和各界人士、团队成员,即使天赋不太好的都成长比较快,现在,他们很自信,声音洪亮,思维清晰。这是其他行业看不到的。

水、环保是一个长久的行业,都说这是朝阳行业,但是不是说你从事了这个行业,一定就是上升的。我觉得年轻人应该面向未来的细分领域,收尾的东西整体进步都不会太大。

我的体会是,刚参加工作的前3年主要是对行业的熟悉和认识,“跟着走”问题不大,有了基本认识后,要有自己的选择。即使是在有初步认识前,我都偏向一个理想的、方向性的选择。职业规划不能告诉一个人怎么做是正确的,但是要对自己有起码的要求。比如,以前目标是成为工程师的那些人,要求自己一定要经常下工地。目标不是工程师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如果您就准备天天对着电脑,那能指望自己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笑)

问(@V赵蓉):许多应聘的年轻人都提到对公司培训、对组织机构培养自己的期待,您怎么看?

答(许国栋的微博):我开始就说了,我们公司育人的环境还有不足,但是我不会简单从培训做起。我们的创业团队要更深刻考虑人才战略问题:这个位置要什么样的人来做什么样的工作,你的能力能否跟公司、社会匹配起来,若不能,就调整人才战略。

可能有一批年轻人在北京是附着式的存在,不见得能长出多大本领。我鼓励大家真的要走出去,实现真正的成长。有些事情不是在北京的写字楼里通过培训就能获得。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个人付出比较多的努力去江苏做研究院的目的就是,增进对社会的了解、结识更多资源、物色更多的可造之才,通俗来说,这些其实也非常值钱。

问(@water_es):年轻人怎么获得认同感?怎样增强工作的动力?

答(许国栋的微博):社会的认同有点困难,正如60年代出生的诗人野夫所说:“20年来我们从未和这个邪恶的社会握手妥协”。个人的认同感我觉得容易获得,在大方向上、理想上,角度对了,很容易活得认可,成就感毫无问题,因为,大家通过接触能够感知到你。

年轻人要学会自我激励,并把认同感获得的时限拉长,以年计甚至十年计,这个时候,价值认可的体现会有,成就感会更大。只要你坚持的是善的、对的东西。这好比对一个人勤奋还是懒惰的评价,一天看不出什么,半年大家就会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问(@LISA游游):请谈谈在日本的耳闻目睹,如何促进了您对环境认识。

答(许国栋的微博):中持创业伊始,肯定不能简单重复过去的事情,要想未来的事,包括人才战略。创业要有未来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才有前途,大家才能长期一起奋斗。正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余刚老师,让我去了解POPs问题。我从科普开始到学术研讨,再到日本伊迪亚,去看环境研究机构,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当时的感受是有很大的落差,而我也看到,我国未来也需要这些东西。

问(@绿茵陈):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表达自我、说服别人的才能是从哪来的,您练过吗?

答(许国栋的微博):对于创业过程,管理过程,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工作,表达是很重要的事情。思维和表达互相推进,表达不清楚,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也表达不清楚。跟语言一样,没有某些字的出现,概念就不会产生。我们为什么把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词找到,并在公共场合说出来?是一样的道理。

问(@hsc1984):从事环境事业是否更需要社会责任感?这在成长中起过什么作用?

答(许国栋的微博):我上学到工作的所有动力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上学期间,我曾经很喜欢理科,但是觉得某些科研活动是奢侈品。学了环境这行,我一开始就知道是直接为社会做事。社会发展到现在,人生历程走到现在,我的事业心有很大改变,我也有看不清的地方,也在升级自己的理解。目前情况下,对社会现状有不同的回答,寻找到努力方向是一种,混也是一种。

问(@丁秦的微博):社会和行业的未来会好吗?

答(许国栋的微博):抬头看,你就知道路。毫无疑问,100年后的中国肯定是民主自由的。抬头看10年后的行业,你也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问(@琢keren格):你们这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对政治的见解,高于我们这代人,比如我几乎就不关心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这是时代的差别?

答(许国栋的微博):确实如此,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过程,看到了变化,速度很快的变化。穷孩子的唯一出路是学习,这是最初的动力;到大学后,深切地感受到国家被禁锢后又被释放开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畅快,这是后来的主要动力。我们有过那样的时代——全民欢天喜地,所以我们对于不能继续往前走感到难过。我们是那个时代的受益者,也为那个时代做了一些事。所以,很难不关心国事。

另外,我理解你说的对政治的冷漠。我想到了我的孩子这代——他们的年龄还是个位数,可能这个社会不见得需要所有的人再去像我们那样去奋斗,我相信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将会宽松自由地生活。但是一个社会的前进永远需要冲锋者、奋斗者,是不是选择做这些人,以前是作为政治选择,以后就是一个生活选择。

要想改变国家的环境,创造者需要关心和了解,并以某种方式加入到社会的进程中。当然,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和自由,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问(@喵生啊):招人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您怎么看在北京很难招到合适人才的问题?

答(许国栋的微博):在用人问题上,我知道我们水务公司正在起步,试图定型一些东西。很久以前,我就认识到北京已经不能存在一般的工程师了。90年代,学水处理成为工程师,在北京能够支撑一个家庭。现在同样一个人,就很难实现。这是产业的规律。北京需要存在高级的工程技术队伍——对全局、市场把握能力很强的,在郑州等地配置工程公司的骨干队伍,在宜兴配置设备采购和安装体系,这种离岸管理,是否满足要求,我们正在观察。但是只要看清楚产业的规律,就会明白在什么地方招什么样的人,是能够留住和长期发展的。

以后在北京,像喻正昕这样的人会比较强,因为他们对国情和产业实际太了解了,等他们到了一定岁数,再跟北京的官员、资源打交道,恰到好处。他们才有成长的前途。不要把存在,包括在公司待下去当做目标,这不是成长,只是在大城市里附着性的存在和生活,而不是个人价值的创造和成长。选择可以多方向,但是,成长的道路要有自己坚实的东西。


Copyright © zc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持环保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