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持

企业文化

中持动态/ 媒体报道

中持:综合环境服务的效应

(2012-12-18 09:56)作者: 文、摄影/本刊撰稿人 唐忻  来源:《碳商》总第七期

分享到:

  从污水处理,到有机物的综合处理,环境修复、环境安全,中持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综合服务商,并且已经将理念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

从水务到综合处理

  一踏进中持环保位于北京东升科技园区的办公室,就能感觉到清新舒适的工作氛围,随处可见的飞鸟壁纸让人眼前一亮。

  中持总经理陈德清介绍,中持的创始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涉足污水处理领域,2000年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

  BOT市政污水处理厂,并最先开展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在工厂搬迁后,需要修复,于是和建工集团合资成立了环境修复公司,最早涉足该领域。而污水中的污泥和厨余垃圾等有机物质可以集中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沼渣等还可循环利用。于是2008年正式成立了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将已有业务整合,包括水务运营、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及生物质能开发、土壤修复以及环境安全。

  中持将自己定位为综合环境服务商,如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将“相对集中、区域解决、协同处理、再生资源利用、产生绿色能源”作为关键词,并已将相关理念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在浙江省宁海县,每天约产生200吨脱水污泥、数十吨粪便及餐厨垃圾。在县城北部的污泥处理厂,将整个县域内的污泥、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集中在一起进行厌氧处理。通过处理,污泥的含水率可从80%降至40%,同时在消化过程中产生沼气,沼气的能量可以继续用于污泥脱水。而经过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还会产生很多养分,这些养分可以成为土壤修复的重要填料来源。而将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的好处是:减少占地、减少设备投资、减少治理设施对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将生物质再利用。

厌氧技术的三笔账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处理问题仍然是一项技术难题,进行好氧堆肥的运行成本高,而且肥料质量难以保证;进行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渗沥液及恶臭问题。而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有机垃圾。

  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据介绍,中持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核心技术在于分级分相的厌氧技术。所谓分级分相,即在不同温度级,呈现不同生物相。温度分级正是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的亮点之一。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的第一段为高温段(55℃),此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第二段为中温段(35℃),此阶段为产甲烷菌阶段。采用高温水解可使进入厌氧消化池的有机质固体含量由传统厌氧消化中的3~4%提高至8~12%。意味着在同样厌氧消化池容情况下,总有机负荷量可增加一倍。可节约投资成本,同时增加运行管理的灵活性。此外,分级分相厌氧消化与传统的厌氧消化相比,甲烷产量可以增加30%。

  目前,厌氧消化处理污泥的技术在国际上很普遍,中持的工程师到了德国和英国很开心,因为开车十公里能看到两个厌氧罐。但是到了国内,厌氧用在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以及城市其他废弃物的处理上,都用得不够。这项技术在国内没有成为主流技术的一项原因是好氧技术或其他填埋技术相比,初期的投资成本比较高。

  而陈德清则给这项技术算了三笔账,主要针对减排。“首先,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带来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有机废弃物散落在自然界,自然会产生甲烷,要是这些甲烷释放到空气里,会增加排放。把有机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置,就等于少向大气直接排放了等量的甲烷,就减了一次碳;接着,把甲烷转换成沼气,沼气再用来替代化石能源,它又减了一次碳;最后,如果不通过有机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处置实现碳排放,而是去做钢铁、冶金、能源等工业的节能限产,去关停一些产能,这对经济发展、民生和环境都会带来伤害。”

  大概算算这三笔账,就会发现厌氧处理是非常划算的一项技术。虽然目前厌氧的投资比较高,但运行过程便宜,如果考虑生命周期的话就不贵。中持的工程师发现德国的投资比国内还低,因为他们会用一些精巧的设计让造价降下来。

  厌氧处理不单是低碳,最主要是解决污染物的问题,能够将污泥、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环境问题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住建部、环保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技术政策,都将厌氧技术列入可行技术路线,大力推广,业内的顶尖专家更是肯定了这种技术。

拒绝作秀式的工程治理

  在商业运营上,中持更倾向于将资金和技术输送到中小城市,去解决那里的问题,而不是像传统的水务公司,追求大投资。中持创造性地提出的模式是投资-改造-运营,运行比较好。即投资改造地方的项目,通过运行管理费获得收益,这个周期5到8年不等。陈德清认为在现有的社会和行业形势下,中持还是可以找到适宜的商业基点,“我们是在做一些实在的东西,我认为坚持做、长期做,最后也能获得合适的利润。运营商业之道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在改变一些东西,做到了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人的价值的统一。”

  同样,作为一家环保公司,陈德清说运作中最大的难点从来不是技术。因为目前世界上用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都是没有问题的,区别就是花多大的成本,用怎么样的方式去做。最重要的是长期可持续地去做,而不是暴风骤雨式地去做。暴风骤雨式的做法,很可能做成作秀式的工程和治理,最终落不到环境需求的根本上去,会扭曲事情本身。

  另外,陈德清认为我们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增长方式,也就是挣得到的钱和付出的环境代价到底是什么关系。比如中持的考察团在石家庄看到一个企业,一年的营收是一个亿,但毁掉的地方修复起来的费用就要五六个亿,而传统的环评技术也不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做一个好的环保公司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值钱的事了,终究是要这样的”陈德清说。

 

Copyright © zc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持环保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