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简称“POPs论坛2012”)在天津隆重开幕。“POPs论坛2012”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消除POPs,保障环境安全”。来自国际机构、国内相关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以及美国、瑞士、法国等国的特邀专家共计三百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余刚教授主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首先祝贺“POPs论坛2012”在天津顺利召开。任秘书长表示已经是第五次参加POPs论坛,见证了POPs论坛的成长。他充分肯定了论坛在环境研究领域众多学术会议中的领军作用,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情况。
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教授代表大会承办方致欢迎辞,欢迎各位参会代表光临天津出席本次会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余立风代表履约协调组办公室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投身于POPs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余立风副主任随后表示在我国POPs履约十年期间,国内外对环境领域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新POPs的相关研究也在同步开展。最后,余立风副主任介绍未来POPs履约的工作计划,表示POPs履约工作虽然已有良好的起步,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主任王春霞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来环境化学学科基金申请情况,表示POPs领域的科研基金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并与参会代表分享了环境化学学科近年来在国际上的迅速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科学事务官员Heidelore Fiedler博士随后用中文在开幕式上致辞,预祝会议举办成功,并与参会代表分享了近年来POPs国际履约方面的情况。
开幕式的最后,我国著名环境化学家、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因其多年来对环境化学研究以及环境化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杰出贡献,荣膺本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POPs专委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明辉研究员受委员会委托宣读了戴树桂先生的先进事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和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余立风受邀向戴树桂教授颁奖。
在随后的大会报告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科学事务官员Heidelore Fiedler博士就基于大气被动采样器的POPs监测做了精彩的报告;国家POPs履约协调组办公室丁琼处长就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管理与行动进行了总结;本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戴树桂教授及南开大学孙红文教授做了关于有机污染物复合体系在水/土环境多介质行为研究的报告;瑞士Giger研究咨询机构的Walter Giger教授以底泥作为污染物的环境档案,回顾了近年来遗留废弃POPs和新兴污染物的研究;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袁洞安博士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色谱分离技术-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国波尔多大学的Philippe Garrigues教授就十氯酮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存在情况回顾了水/土生态环境介质的污染研究。
本届论坛历时两天,与会代表将重点围绕“POPs履约需求与应对策略”、“POPs科学研究与决策支持”以及“POPs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等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论坛报告共计104个,其中包括大会报告12个、分会报告28个、研究生报告49个、研究生墙报展示15个,收录论文共计149篇。本次会议还设有企业产品展示与交流会场,包括安捷伦科技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美国哈希公司及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展示了POPs分析、处置相关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各位委员认真总结了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制定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讨论决定了“POPs论坛2013”承办单位,增选了POPs专委会青年委员,并通报了POPs专委会推荐学会第九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和第八届《青年科技奖》事宜。
在大会闭幕式上,“POPs论坛2012”组委会将评选出本届论坛的“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和“优秀研究生墙报奖”。
“POPs论坛2012”秉承前六届论坛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办会主旨,着眼于最前沿的科研、技术、管理动态,在不断规范和完善论坛议程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为学术界、产业界和管理界就POPs问题的沟通与协商、分析与研讨构建起面对面的高层次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