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持

企业文化

中持动态/ 媒体报道

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在京揭牌

(2011-12-30 10:46)作者:  来源:

分享到:

2011年12月29日下午,作为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长期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长能项目”)的一项重要活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中意环境节能楼举行。

             

会场现场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FECO)余立风副主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高级顾问梁丹分别代表长能项目的国家和国际执行机构到会致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院长、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许国栋董事长代表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建设的共同承担单位介绍了该中心的建设进展与后续工作计划。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高级顾问梁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余刚教授         

                                     

                                          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俊博士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余立风     

                                  

自2001年5月23日中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在环境保护部牵头的国家履约协调组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POPs清单调查、技术示范、战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推动我国POPs履约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在重点行业二恶英类减排控制、多氯联苯及其它卤代POPs废物处置、POPs污染场地修复、全氟化合物和溴代阻燃剂等新POPs替代等方面面临着艰巨的履约任务,迫切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适用技术。同时,由于我国对POPs的认识和研究起步相对晚,若从头自主研发需要耗费巨大的经费投入和较长的研发周期,难以在短期内及时为履约提供成熟的技术方案。不过,由于《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了资金援助和技术转移机制,为放眼全球、以较优惠的条件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关键适用技术提供了可能。

为识别和筛选符合国情的POPs削减与控制关键适用技术,克服技术转移中的主要障碍,促进技术供需双方间的交流合作,为国家实施计划(NIP)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长能项目下要求建立和运行“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

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深厚基础和中持环保在环保产业上的多年积累,通过与国际上POPs领域的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开展广泛合作实现资源整合,组织开展POPs削减与控制关键适用技术的识别与评估、定期发布POPs削减和控制技术的评估简报、建设数据库和互联网站,在三年内完成两个以上实际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技术转移促进长效机制。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的成立为设在我国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的发展和开展区域技术转让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借鉴意义。

                  

                                                                     揭牌仪式现场

在揭牌仪式后随即举行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削减与控制关键技术研讨会。FECO项目五处处长丁琼研究员首先详细介绍了中国POPs履约的最新进展情况,从履约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和较迫切的技术需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教授结合清华大学近年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POPs履约关键支撑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指出把握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之间的平衡的必要性。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邵春岩教授级高工以多氯联苯为例,介绍了危险废物高温焚烧法处置及配套的二恶英类排放控制技术的研发进展和经验。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高工介绍了POPs污染场地修复的国际技术转移的实际案例。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项目五处处长丁琼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副院长邵春岩   

                                     

                                          北京建工修复公司高工、副总经理李书鹏

                

由左至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北京办公室项目官员田亚静、北京建工修复公司高工、副总经理李书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副院长邵春岩、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项目五处副处长陈海君、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项目五处处长丁琼、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高级顾问梁丹、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余立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余刚教授、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俊博士

【背景材料】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兼具难降解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生物危害性的一类污染物,是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历史上,许多POPs物质曾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滴滴涕曾被广泛用于农业领域虫害防治和卫生领域病媒控制,为粮食增产和挽救生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多氯联苯因其高稳定性和优良的电气性能而被称为“不可思议的化学品”,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容器和变压器绝缘油;多溴二苯醚阻燃效果好、价格相对低廉,曾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溴代阻燃剂;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具有独特的表面性能,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三防整理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电镀铬雾抑制剂等至今被认为其性能是无与伦比的。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POPs的生物危害性的认识,因其在历史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环境灾难而日益深入。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环保名著《寂静的春天》展示了美国五大湖地区的鸟类数量因滴滴涕而急剧下降的景象;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美军大量喷洒含有二恶英类杂质的落叶剂造成参战军民及后代发生流产和畸胎几率大增;1968年在日本以及1979年在我国台湾省相继发生的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而造成的恶性中毒事故使数千人身心遭受重创;1999年在比利时等国爆发并造成全球恐慌的比利时鸡肉中毒事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并直接导致内阁下台;2011年初德国发生的鸡肉及饲料中毒事件让人们清楚地看到POPs的威胁依然是那样地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此外,POPs的高稳定性、生物累积性也决定了其能够在环境和生物体中长期残留而贻害久远。

为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共同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从而启动了携手向“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魔鬼”宣战的进程。公约要求各缔约方采取积极措施,淘汰和禁止/严格限制公约管制范围内各有意产生POPs的生产和使用、最小化无意生产POPs的生成和排放、对废弃库存POPs和污染场地采取环境无害化处置和修复行动。公约在全球获得了广泛响应和支持,目前已有176个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签署了公约,其中156个已正式批准。2001年5月23日中国签署了公约,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

十年多来,在环保部牵头的国家履约协调组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POPs清单调查、技术示范、战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国POPs履约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在实施杀虫剂类和新POPs替代、PCBs及废物处置、二恶英类减排控制、POPs污染场地修复等诸多任务时面临着现实的技术挑战,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的POPs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因此必须着眼全球,探索利用公约技术转移机制引进符合国情的关键适用技术,为POPs履约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保障。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下,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MEP/FEC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合作开发了“中国POPs履约长期能力建设项目”,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运行“履行《POPs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TTPC),以筛选POPs削减与控制关键适用技术、克服技术转移所面临的障碍,建立可持续的技术转移机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承担了TTPC的建设运行工作。

Copyright © zc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持环保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