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持

企业文化

中持动态/ 媒体报道

中持水务:小城赢家

(2014-07-03 09:16)作者:周夫容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分享到:

通过灵活的组织架构和敏锐的市场感觉,中持水务在国有企业林立的水处理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2014未来之星排名:11

文 | 记者  周夫荣   摄影 | 史小兵

  今年5月,中持水务的创始人许国栋去腾讯拜会了一次老同学,这次南下的经历让他又懵又喜。懵的是腾讯的层级结构他完全看不懂,腾讯的组织结构和中持水务等传统产业很不一样,没准儿哪个总监管着总裁,经理的职位可能高过总监。而中持水务是以区域公司为核心单元,在传统思维里,上面会设分公司等机构。喜的是了解之后,许国栋很认同这种去中层化的扁平组织结构。传统上,副总裁是按不同分管领域设置的,以后,中持水务也会改变玩儿法,除了少量管理人员,大多会是直接以业务划分的副总裁。“这样设置的本质含义不是头衔高了,而是该头衔对业务的权责和公司的CEO仅有一个层级之差。”许国栋告诉《中国企业家》。

  在此模式下,中持水务会把人才集中在各区域公司,培训也下放到区域公司进行,把服务建到客户端,而在北京只锻炼开发管理区域公司的人才。各区域公司的服务功能被强化,而项目投资明显减少,一改以往动辄贷款和投资上亿元的经营方式,如有的单个项目曾投入高达3亿元。

  环保产业看似离互联网很远,但是,“腾讯等企业所在的互联网浪潮肯定会对环保产业带来影响。”许国栋举例说,以微信群为例,现在企业对微信群的管理要比邮件管理更密切。社交工具正在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原来厂长必须实地观察项目情况,而现在厂长可以在办公室用手机开会,这意味着一个好的厂长能够管三个厂甚至更多。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改变现在还是自发为主,并没有系统性的强化,许认为,如果这种管理方式经过系统的强化,改变会更多更大。中持水务甚至考虑过开发APP,但因相对应用量太小,花费很大时间开发的产品真正的使用者就几个人,所以暂时搁置。

  作为一个做环保产业的公司创始人如此关注互联网的变化,和许国栋比较“新潮”有关。他15岁即就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早年也算个“神童”。他也被认为是中国环保水务领域的特种兵,27岁即建立的建工金源曾是国内知名的市政污水处理企业之一,建工金源也被称为环保行业中的“黄埔军校”,全国环保公司总经理中不下50人出自建工金源。

  2008年,在水处理行业处于上升期的大背景下,许国栋重新创立中持水务,而这时大城市的先入行者已经跑马圈地把这块蛋糕盘踞怀中。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污水处理厂有15个,污水处理量大概200多万吨,其中市场化的只有两家,污水处理量仅10万吨左右。大城市的水务市场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且其间盘踞着大量国有企业,许国栋分析认为短期内民营企业在大城市没有更多机会,中持水务应该找准市场的缝隙,主打中小城市,以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处在环境改善、转变发展方式最前端的县或者县级市为典型市场,成为中小城市的水处理能手。

  仅有市场定位还不够,在运营模式上也需要创新。中持水务才能以更加柔软的身段,利用好中小城市的市场空间。市政污水处理领域,获得项目的路数有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即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这种形式是当时的主流模式,客户关系稳定,但资金占用太大,易被复制,收益低而且慢。几乎从公司成立那天起,许国栋就有意稀释传统模式的比例,减少此类合作模式。

  相对应的,做轻资产的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少,但客户黏性不高。经过一番摸索,中持水务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的水环境综合服务商。

  “中持水务决定做中资产的ROT(改造-运营-移交)模式。我们现在往中间走,在中间取得平衡。少投钱,仅投点改造的钱,或混合着有的投入资金有的不投,走一种中资产、重服务、区域经营的发展模式。”许国栋说。该模式是由中持对有缺陷的环保基础设施先行投资改造,达到预定效果后,政府通过支付运营服务费的形式进行支付。相比较低的投资额,能够获得更高的资本收益率。

  凭借清晰的商业逻辑,中持水务已获得两轮风投,吸引了纪源、启明、红杉这样的知名资本进入。现在最大的挑战来自思维的转变,过去,中持水务是传统基础承包商的技术思维,现在需要转化为提供环境服务的客户思维。与传统环境工程技术项目的刚性需求相比,服务客户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专注。

(中国企业家)

Copyright © zc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持环保版权所有